报名咨询电话: 031186558881

校园欺凌的背后,是家庭教育的失责

致家长:校园欺凌的背后,是家庭教育的失责

2019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题为《数字背后: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》的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,有32%的学生近一个月内,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。

1

并不是打来打去

才是校园欺凌

什么是校园欺凌?
校园欺凌是指甲学生施加于乙学生的欺凌行为。它既可能发生在上学期间,也可能发生在放学之后,既可能发生在校园内,又可能发生在校园外,有时是一个人欺凌一个人, 有时是众人欺凌一个人。
校园欺凌会使受害者感到肉体的痛苦,受到心灵的摧残。

 

起外号,恶作剧,被孤立,这些精神上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~

 

 

2

反对校园欺凌,

从一名合格的家长开始

 

 你以为校园欺凌像电影《少年的你》一样,只出现在中学生身上?

 

不!

 

校园欺凌在各个阶段,家长们快来答一份试卷,看这份针对校园欺凌的“考卷”,你合格了吗?

 

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:

这个社会,能管教孩子的只有三个地方,家庭、学校和监狱。倘若家里管不了,学校不能管,那以后等待孩子的,一定有社会的打打杀杀,以及监狱的手铐脚镣。

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启发孩子对生命的敬畏、对自由与美的热爱。“育”应该从敬畏生命开始,使人性向善,使人胸襟开阔,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“善根”,也就是让学生拥有“这条鱼在乎”的美丽心境。

生命就是一场赌注,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与不测!

3

反对校园欺凌

杜绝一切“开玩笑”“小打小闹”

 

校园欺凌作为一种极度现实又普遍的社会现象,慢慢地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。

 

 

就像电影里面的那句话:即使生活在阴沟里,也要学会仰望星空。

 

希望这句话,孩子们明白,父母也要明白。

 

家长、学校、法律缺位,冷漠是欺凌的帮凶

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,是对欺凌的漠视。

——“他们为什么不去打别人,偏要打你呀?”

——“被欺负的都是性格孤僻的学生。我跟他又不熟,为什么要惹祸上身。”

同学的冷漠、学校的不作为、家长的不管教……让被欺凌者无意中受到二次伤害。

 

在中国,为应对校园欺凌,保护青少年不受侵害,全国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议推动相关立法,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断努力,希望明确界定校园欺凌行为。2019年10月21日,在着眼于校园暴力的电影《少年的你》上映前不久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(修订草案)》已提交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,进行审议。修订草案将“辱骂、殴打他人,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”等校园欺凌等行为首次明确列为偏常行为,并对家庭监护责任、学校管教责任以及相关部门,尤其是公安机关的保护责任,有了进一步规定。

4

面对校园欺凌

家长该怎么做?

 

1、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

 

许多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在第一时间会自我怀疑,认为真的是自己不好,才会受到欺负,这会让校园霸凌的情况持续存在。实际上,校园霸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、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。很多情况是,有些家长在家中打压孩子的自尊,要求孩子一味顺从,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很有可能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。所以,家长要教会孩子面对霸凌勇敢面对、保护自己。

 

家长在孩子被欺负时需要亲自出面,采取行动,联系老师,要求老师和学校有所作为,教育惩戒欺凌孩子的学生,而决不能听之任之,任由孩子遭受伤害。

 

2、帮助孩子学习识别和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,对抗人际孤立和欺凌。

 

另一类容易遭受校园霸凌的孩子,是那些孤僻、不合群、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。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、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。

 

如果孩子遭受欺凌,而仍然能和班里的一些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那么就会对校园霸凌的影响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。家长也需要和孩子解释,某个同学的孤立和排挤可能是出于嫉妒或其他动机,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其他同学建立好的关系,让孩子对同伴关系抱有合理的预期和期望。

 

家长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亲友间的社交活动,营造环境提供机会让孩子参与同伴社交,耳濡目染,会对孩子上学后的人际适应产生良好的影响。如果察觉孩子性格有些孤僻,缺少有意义的同伴关系,一定要及时的干预和治疗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 END —


首页
电话
留言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