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
大家都知道,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,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?有人说是20%-25%,有人说是30%-40%,最保守的数值是15%以上。人数是越来越多,主要原因是:近年来,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,同时我们老师德育效能有些差,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。总结一句话“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”。
举个例子:前几年听过,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,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?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,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。只是条件不具备,时机不成熟,还没暴发出来!当然,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,还有的学生太焦虑、特孤癖、太任性、太自卑、非常嫉妒等等,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,只是程度有轻有重。
这就是我们当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!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?
二、心理健康概念
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,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:“在身体、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,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”。
这句话非常难理解,换一个说法,就好理解多了:意思就是:“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,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,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,反之就是不健康。”
三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
---第一方面是学习:
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,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,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,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。
1、是能自我满足
这里所说的满足感,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。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。有些学生,对自己的要求过高,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、二,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;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。认为反正自己不行,对自己丧失了信心,甘于落后。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。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“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成就感”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,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。
例如:有一学生考了65分,非常高兴。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,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。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。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,考了65分,也嘻嘻笑笑的,不当一回事,甘于落后的话,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。
2、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
例如: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,考试前会出现焦虑。问题在于,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,结果焦虑过度,对学习产生逃避。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,但是他们会采取积极的方法,摆脱这一消极情绪。
---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
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,又乐于与人交往。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,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,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。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,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,没人理他。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。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,把自己封闭起来,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,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。
---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
心理健康的学生,不但能了解自己,而且能接受自己,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,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。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,也能安然处之,有时还会自我安慰。有些学生,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,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。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。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。
---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
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,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。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,正视现实。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。
上一篇:高新区社会发展局安全管理培训会
下一篇:“校企合作创新”最新动态